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平时1小时就能走完的路,这一次,他和队员往返花了11个小时。8月1日,暴雨仍在持续,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刘少如带领15人搜救小分队挺进流村镇,大绳渡河、摸石翻山,最终打通5个失联村庄与外界的联系,帮助583名被困人员转移安置。
遭遇强降雨,7月31日,昌平区流村镇5个山村被洪水阻断,电力、通讯、道路等设施遭到破坏,失去与外界的联系,数百名村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。接到指令后,刘少如立即率队赶往受灾前线流村镇高崖口村。
面前,洪水沿着过去干涸的高崖口沟翻涌而下,形成一条宽约50米的洪水河,救援队伍不得不在此停下。大家研究决定,当晚住在高崖口村,第二天等雨势减弱即渡河救援。经过一晚泄洪,8月1日10时许,洪水河水位稍降,雨势渐停,正是渡河的绝佳时机,刘少如当即下令:“准备渡河”。
刚一开始,队员们先尝试乘皮划艇渡河,但皮划艇刚一入河就被打翻,只得放弃这种方案。既然不能涉水,那就用绳。刘少如沿岸排查,很快找到洪水河最窄的一处浅滩。在河对面村民的协助下,队员们利用绳索搭建了一条横跨在洪水河之上的“绳索天桥”。面朝天空倒挂而行。在对岸村民的拖拽下,刘少如贴着水面快速前进,迅速到达对岸。
过了高崖口村,救援队翻越一座百米高的小山,抵达了第一个失联村庄——发电站村。最困难的点位是发电站村最南端的村落,处在半山腰,上山的小路盘旋在悬崖峭壁间,下面就是汹涌的河水。考虑到小路土松路滑,刘少如决定逆河而上,水宽了就借助植被沿山坡攀爬前进,水窄了就走水流冲刷形成的石基,最终抵达村南,配合直升机空投送去了宝贵物资。搜救完发电站村最后一个角落,已是下午2时。
一路上,队员们跋山涉水,走通了一条生命救援通道,并沿路搭救了受灾村民及游客。队伍返回高崖口村时已接近21时。在后方休息一夜后,昨天,刘少如又回到前线,执行转运病人等新任务。
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 孙云柯
流程编辑:u019